您好,欢迎来到中和卓越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2023:暴雷与亏损下的财富管理


1703842362205196.png

2023年,财富管理行业的旧模式被鞭笞的体无完肤,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充斥着整个行业。

成败皆萧何。曾经的财富管理行业之所以“高光”,主要是得益于产品端给力;而今的难,从根本上说也是因为产品垮杆了。

转型的两侧都是坑,代表旧日荣光的债权融资类产品,以及代表未来趋势的净值型产品,今年的主题词分别是“暴雷”和“亏损”。

01

暴雷之殇

暴雷是个人财富可能面临的最恐怖的情景,一旦发生,大概率是血本无归。早年间P2P行业的倒台为暴雷写上了最真实的注脚,也让海量的投资人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但在P2P被钉上耻辱架的同时,却也为其他机构找到了推脱的借口:我们不是P2P,我们是正规的金融机构,是持牌的理财公司。

于是,这些“正规”的机构,“持牌”的公司继续干着高成本拿钱,高风险投资的活,一干又是好多年。直到今年,伴随着地产的萧条、地方政府债务不堪重负,以及股市的持续低迷,潮水退去后池子里尽是裸泳的人。

从HD到ZZ,再到HY,民营财团通过财富公司高息募集资金,再去做更高收益投资的模式已经彻底走不下去了。而这种模式催生的所谓“财富管理”,及其相关的产品、从业者和客户曾是整个市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暴雷不仅令大量居民财富瞬间湮灭,而且炸出了波及面更广的“恐惧漩涡”。其结果就是客户对中小和民营金融机构避之不及,信用体系的远端已经开始坍塌,并呈现出逐步向中心区域传播的迹象。

当然,暴雷也有不同的类型,一些具有真实底层资产的,比如地产项目、地方政府债权融资,通过适当的手段,加以一定的时间尚有希望化解。而XX系三方财富公司的“资金池”产品,恐怕就不能抱太高期望了,权当花钱买了教训。

2023年,债权融资类产品暴雷以及线下三方理财公司模式的证伪是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甚至可谓是分水岭。刚兑信仰被彻底打破,买的和卖的都不再幻想能挣easy money了。彻底的投资者教育虽然是件好事,但财富的灭失与恐惧的蔓延却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

02

损之痛

相比暴雷,亏损是个温和得多的情景,专属于转型后的净值型产品。转型伊始那几年的市场,包括股市和债市都不错,净值型产品一度在客户群体里赢得了较高的接受度。银行理财把业绩比较基准当预期收益,“画线派”的净值曲线平稳持久;明星基金经理号召力空前,产品首发日光的盛况并不罕见。

但从去年开始,这种体验随着股市的持续走低和债市的偶尔震荡,已经开始恶化。到了今年,无论是低风险的银行理财,还是高波动的公募、私募基金,客户体验都跌入了冰点。

以银行理财为例,去年已经让客户感受过净值回撤,但得益于债券市场的企稳,今年的净值表现还是比较稳的。然而持续走低的“业绩比较基准”却似乎在宣告银行理财“真香”时代的终结。大量资金或是逃往更具有确定性的存款和保险,或是通过公募和私募基金博取更高的收益。

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而同期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7.6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规模,这是今年财富管理市场上的一件大事。

公募基金却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赢家。借着股市的东风,在2020-2021仅两年时间里,公募行业扩张了三分之二,管理规模增加了近11万亿。不过,这种势头从2022年起就已经难以为继,到今年底,同样两年的时间全行业规模增长预计也就2万亿左右。

产品发行跌入冰点的同时,更加悲哀的是公募基金行业口碑的崩坏。

第一财经的一项统计非常有趣。“若基民在2020年至2022年的三年间买入一只新发行的主动权益类“爆款”产品并持有至今,有近一半的概率买到一只亏超30%的产品;若买入上一年业绩排名前50位的主动权益类产品并持有至今,则有六成概率亏超30%。”

虽说基金净值下跌的根源还是在于股市低迷,但作为基金产品的提供商,基金公司产品发行的时点和节奏也同样影响投资者体验。在市场持续走强时,基金公司和渠道力推权益类产品,在规模导向的营销运动中,一些并不适合较高风险的投资者在市场高位买入了权益类产品,导致至今仍被深套的局面。

“基金不赚钱,基民不赚钱,只有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赚钱”,诸如此类的观点不但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群众基础,甚至引起了监管的注意,并引发了今年开启的“降费潮”。曾经的公募明星们也纷纷跌落神坛,或在网络上承受着口诛笔伐,或消失在公众视野之外。在诞生后的第25年,公募基金或将开始经历一轮漫长的“冰河期”,与之相关的业务自然也举步维艰。

私募基金行业更是将“暴雷”和“亏损”绑在一起,并将其演绎到了极致。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上百只私募基金成立以来净值腰斩,业绩最差的产品成立以来亏超90%,更有私募基金产品的单位净值已跌至0.0324元。产品大幅亏损的同时,私募管理人仍向客户收取超额业绩提成,以及某量化大佬2.85亿购买豪宅的新闻则进一步撩拨到客户本已很脆弱的神经。最后一场大戏则是资金托管失职,私募基金卷款跑路,此类案件彻底将整个行业推上了绞刑架。

03

保险续命

一言以蔽之,今年的财富管理市场上几乎找不到像样的产品,依靠卖产品挣佣金的旧模式在ICU里住了整整一年,且极有可能明年也出不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保险成了从业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财富管理的尽头是保险。

然而好景不长,保险的红利期似乎也快到头了。9月15日,某大型险企在接到窗口指导后暂时关停了银保代销系统,紧多家保险公司紧随其后,全市场的银保渠道宕机了近三个月。重启后便迎来了“报行合一”要求下的降费,佣金费用较之前平均水平下降了约30%左右。

银保渠道降费只是开始。10月20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了2023年三季度银行业保险业数据信息新闻发布会,提出下一步将抓紧启动个人代理渠道、经纪代理渠道的“报行合一”工作。有业内人士估计手续费或最高调降五成,且可能在年底或明年初就要开始执行。

银行、个险、中介三大保险销售渠道全面降费,财富管理领域硕果仅存的“高产地”也即将沦陷。

付出同样努力,获得相同的业绩,收入却只剩下一半,这就是降费后最直观的感受。更无奈的是,在缺少经费的环境里,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恐怕也无法取得相同的业绩。大胆的猜测一下,这一波监管政策的出台,会改变很多人的职业选择,会带来一批中介机构的出清,甚至会对中小保险机构流动性带来不小的压力。

04

做难而正确的事

暴雷、亏损伴随让利降费,财富管理行业只剩下最后一碗鸡汤——做难而正确的事。

我们期待看到基金投顾的兴起能够让公募基金告别靠明星割韭菜的血腥时代;期待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更加高效的客户服务手段;期待信托制度的普及为居民财富传承提供有效的法律工具。我们更加期待财富管理从业者能够秉持长期主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努力实现居民财富的有效增值和有序传承。

着眼当下,失望甚至绝望的情绪充斥着整个行业;放眼未来,模模糊糊的光似乎就在前方,但不知何时能触摸到。财富管理行业究竟是先立再破,还是不破不立,这个问题就交给即将到来的2024年吧。

图怪兽_0cb2d3421958d241f8ec9ecf6d28717f_75089.png

焦点文章
宣传
欢迎拨打400-0870-989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