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不做涉房融资了,风险太大。”
不久前,一家信托机构天津一个地产项目违约,通知投资人要展期后,这家机构做出了跟大多数同行一样的选择——退。
作为跟房地产深度捆绑的行业,大多数信托机构没能逃过这轮地产周期带来的影响。有机构统计,今年前8个月信托产品风险事件中,房地产行业占比到达54%,涉及金额655.86亿,规模占比达到72.23%。
伴随着违约,大量的信托产品投资人尝到了从未遇到的苦果。
就在整个信托行业开始收缩涉房战线的时候,政策出现了转向。
网传数日的“金融16条”,在11月23日由央行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其中,支持房企融资的金融机构中,罕见地出现了信托的名字。
一直以来,监管层面都在执行“去通道、控地产”的要求,不断压降非标融资贷款,信托资金流入房地产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这次对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监管的态度是:“鼓励”。
同时,信托也和贷款一样,拿到了存量融资展期1年的令牌。
一边支持展期,一边鼓励“输血”,信托机构会做出何种选择?
01、一手展期,一手融资
房地产的重要融资渠道——信托,正在面临严峻考验。
尽管近两年房地产信托规模已经急剧收缩,但存量的房地产信托仍旧巨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今年2月23日发布报告预测,2022年前9个月将有人民币2520亿元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信托资产到期。
“‘16条’的出台,就是为了缓解明年债务集中到期对房地产企业流动性的压力,防范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分析。
有房企融资人士称,此次“16条”鼓励信托非标借款适度展期,给房企提供了一条可以跟金融机构做展期对抗的合理依据。
但如此一来,在存量面临展期压力之时,会不会对新增融资产生影响?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1季度中国信托发展评析报告,资金信托投向结构中,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为1.57万亿元,同比下降27.71%,环比下降10.85%,占比进一步下降至10.64%。
机构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偏好,已经发生了变化。
上述房企融资人士表示:“机构肯定还是会观望一下,钱在账上趴着至少是安全的,投资展期拿不回来是要下课的,离任审计跟出险房企有没有利益往来也要查。现在大部分机构都不做地产,在4到7月去抢城投债了,金融机构永远都是晴天借伞。”
早在2021年用益研究的调研数据就显示,大部分信托机构均暂停了新增地产融资业务,一方面一些信托机构已“踩雷”,目前正在全力进行相关风险处置;另一方面,面对当下地产监管形势及行业现状,业务方面以做好存量项目的投后管理与维护为主,新增业务存在难度。
“在沟通的信托机构中,目前仅有极少量信托机构尚有地产投资额度。”用益研究称。
02、投资人还会买单吗?
“旧的(存量)不解决,怎么指望投资人去买新的信托呢?作为非标本来就不重视,本来有些努努力能还的,现在也可以理直气壮地拖着了。”
这是一位个人投资者表达的忧虑。
他说,此前投资信托,尽管不是刚兑,但机构一再强调没有风险,项目优质,没问题。而且和信用债相比,房地产信托投的还有一些抵押物,如果能处置掉的话或许能回来一点钱。
但经历了这一轮之后,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再投,“这一拨地产公司和信托公司都失去了我的信任。”
“既然有政策,原则上是没问题了,但是你没有问题,那是不是代表投资人就没有问题了?信托就是个中介,最后还是用脚投票,政策出来了,公职人员尽力了,金融机构努力了,最后投资人不买单不认可,也没有办法。”上述出险房企人士表示。
普华永道发布的《2022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白皮书》指出,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同比增幅高达38%,显著高于商业银行和非金融企业的不良资产增幅,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信托违约大幅增加。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发生逾期、违约的信托产品规模中,地产信托长期占据半数以上,并且2021年8月、10月、12月以及2022年2月、4月、6月的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
上述房企融资人士称:“站在投资人角度,买的理财产品如果底层资产是地产,一旦展期,基本就很难维权了。”
穆迪此前的报告称,由于投资者对当前中国房地产业的信用危机存在避险情绪,可能会影响信托公司发行新信托计划来取代到期计划的能力,并可能会导致资金缺口过大,无法由行业自身的流动性资源和自有资金填补。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债券市场,随着“第二支箭”和“16条”的出现,包括龙湖集团、新城控股、保利发展、美地置业等多家房企的发债申请已获得受理,房企此轮融资总金额已经超过660亿元。
就在11月21日,万科发布公告,公司当日通过董事会决议,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最高额度500亿元。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这轮地产调控已经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挤水分;第二阶段是保项目;第三阶段就是保主体。”
中指研究院分析称,“16条”的发布从供需两端全面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力度空前。
政策核心逻辑是,企业债务展期+支持融资稳定市场主体。
“预计在这一轮调整后,企业资金压力或将得到一定缓解,实现以时间换空间。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市场销售企稳,唯有企业销售回款得到明显改善,才能使行业恢复正常发展。”
去年预亏最高100亿元 泛海控股或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华融信托7.32%股权第三次流拍,起拍价降至3.95亿元
荣盛地产正式违约!
财政部山东监管局:关注中小银行经营发展、属地城商行和农商行体制改革进展
多个省市发布2023年一号文件,大力提振住房消费!房价不稳,政策不停!
官宣!民生财富未完成常态化兑付!
安信信托更名“建元信托”获批
56家信托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 多数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明显下滑
股东为某信托公司!新华基金被强制执行11.7亿!
财政部发布 2022年财政收支情况:国内消费税16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企业所得税增长3.9%,个人所得税增长6.6%
安信信托定增落地,个人投资者兑付迎来曙光!
何为城投公司,何为城投债?地方城投公司的“痛点”
城投债发行审批周报:浙赣渝城投发债反馈有所改善(1.9-1.20)
国内首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违约 控股股东为远洋资本
16倍!中铁信托标品投资业务迈上新台阶!
山东AA以上城投公司评级报告分析系列八:淄博博山公有资产
城投债务展期,和我们的理财产品有什么关系?——银行理财暴跌的背后,其实是城投债
55家信托公司业绩出炉!42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
2023年信托公司八大业务机会
华夏幸福与中融信托签约,延期项目5年内还清!
山东开年第一雷?淄博BS公有资产投资人苦不堪言!
城投信托频频违约 高净值客户还敢投吗?
严重警告!安徽一城投企业问题多多!
广州农商银行遇“信托劫”:25亿信托贷款逾期难收回 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上升
2022年多项房地产指标下滑 市场短期复苏承压
供销大集集团及子公司过去十二个月累计发生诉讼、仲裁金额为10.03亿!涉及西部信托!
山东AA以上城投公司评级报告分析系列五:潍坊滨投
山东AA以上城投公司评级报告分析系列四:聊城安泰城投
山东AA以上城投公司评级报告分析系列三:青州城投
山东青州HR投资公司定融产品逾期,未向投资者兑付本息
山东聊城MA控股公司定融违约,实控人系聊城市DC府区国资局
山东AA以上城投公司评级报告分析系列二:潍坊高密城建
山东AA以上城投公司评级报告分析系列一:潍坊高密国资
年终盘点丨2022信托公司增资&股权变动篇:10家增资,9家超百亿,11家股权出售
城投公司退出政府融资功能,以后与政府再无关系
2022年投资总结:银行理财亏损,信托违约,城投爆雷
2023年希望所有的投资人都找到合适的理财师
上1000亿的城投定融违约了!犹如火烧战船一般,风险还将延续
总资产1700亿遵义道桥又重组155亿债务,城投债投资应注意什么?
城投债、标准化产品背后,是净值化、波动化,波动将成为一种常态
信托资产怎么理解?城投公司主营业务怎么看?底层投资逻辑是什么
11月以来理财净值产品下跌比例34% 规模减少1000亿 债券基金分析
投资避雷:透过双十一,看集体踩雷,为什么这么多人踩雷定融
城投债避坑:总结近二十期城投视频内容与市场政策,再次提示风险
城投债避雷: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来做,多听多看不踩雷(上)
避坑城投债:城投公司已经开启整合,1-9月整合23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