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和卓越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

越压降越吃香?非标政信信托火爆,投资者勿盲目“跟风”


对信托行业来说,“破刚兑”“缩非标资产”已成为常态,但受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非标资产产品依然认购火爆。3月25日,记者注意到,有不少信托产品销售人士晒出稀缺优质非标项目,吸引投资者目光,这些产品类别以政信信托为主,收益率在5.5%—7.2%左右,不少产品需要提前预约才可以购买。

在分析人士看来,相较目前的标品信托产品,非标政信信托产品风险程度趋同,预期收益率较高,选择面更广,但压降非标融资业务的背景下,传统业务规模和占比还有一定的压降空间,投资者在选择时应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跟风。

图片来源:壹图网

非标政信信托走俏

“优质非标产品上新,稀缺省会核心项目。”一位信托销售人士推荐称,“受投资者的青睐,非标政信信托产品最近卖得很好,这些项目都是负债率低、政府隐性债务清零试点区域,安全性有保障,这款项目最近一周进款2亿元左右。”记者注意到,这位信托销售人士推荐的产品规模为6.4亿元,投资期限为三年,自然人投资者每半年付息,投资资金100万—200万元,利率可达5.8%—5.9%/年。

另一位信托销售人士也打出了优质非标政信信托的项目,该产品融资方为当地平台,主体信用等级为AA,主要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旅游运营。产品季度付息,100万元投资一年期利率为6.5%,300万元投资一年期利率达到6.9%,1000万元投资一年期的利率高达7.2%。“客户的需求很高,现在信托产品有部分是非标类别,像目前的政信信托、定融产品都是非标,这部分产品卖得很好。”这位信托销售人士介绍称。

政信信托就是向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提供贷款的信托产品,由于拥有背靠政府的特点,政信信托也被打上“安全”“偿债能力高”等标签。

一位信托销售人士告诉记者,“政信信托背靠地方政府,比一般信托产品稳健很多,非标政信信托产品一直都有,只不过规模没有以前那么多。去年推出一揽子化债方案以来,城投债务风险有所降低,这也是近期非标政信信托产品火爆的原因之一”。

除了认购火爆之外,不少产品需要提前预约才可以购买。“3月27日有款非标政信信托产品要成立第一期,需要提前预约排队才能购买。”一位信托销售人士介绍,“这款产品融资方为当地基建主体之一,资金用途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产品收益率为5.5%每年,虽然收益表现不高,但产品安全性较高。”

谈及非标政信信托产品走俏的原因,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表示,今年2月信托市场募集以农历新年假期为分界线,先抑后扬,节前平淡,节后存量业务快速出清,呈现罕见的火爆募集行情,与资本市场交相辉映。同时固收产品收益率保持下行趋势并有所加速,而新增项目在农历新年前后都是属于空窗期,在市场供给不足和需求强劲的共同作用下,导致“量价齐跌”的情况出现。相较目前的标品信托产品,非标政信信托产品依然是风险程度趋同、预期收益率较高、选择面更广、业务模式更灵活的模式,依然是当下受到投资者青睐的较好的选择品种。

投资者不应盲目“上车”

非标政信信托产品属于信托公司较为传统的业务之一,曾与工商企业、证券投资、金融机构和房地产并列为信托行业重点投向的五大领域。以年度为单位计算,自2013年开始,投向政信信托的规模不断增加,在2017年达到高峰,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末,信托资金投向基础产业的规模为3.17万亿元,较2016年末的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6.27%。

2018年投向基础产业的资金信托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政合作政策调整的影响,在当年末下滑至2.76万亿元,后又在2019年末上涨至2.82万亿元,随后便进入下行通道。

受规范政府平台融资、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影响,资金信托投向基础产业的占比自2020年开始下降,2021年底继续降至11.25%,同比下降了3.88个百分点,在当年所有投向中的占比名次也从前两年的第二位下降到了位居第六的末位。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资金信托规模已经降至1.52万亿元。

根据一揽子化债的政策导向,非标融资一直在收紧,非标政信信托被压缩也是大概率事件。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认为,目前来看,对于政信信托业务未来的发展,业内也并不太明确,不过短期内部分信托公司对政信业务的依赖还较大,叠加投资者对非标政信项目的热情比较高,这类项目还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从长期来看,与地方政府的深入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会成为政信合作的主题,但产品形态还在探索阶段。

“原有的非标业务,特别是其中的房地产业务风险化解、城投业务非标转标都面临深刻的结构性调整。”廖鹤凯进一步指出,加之监管对传统信托非标融资类业务的诸多限制措施,后续传统业务规模和占比还有一定的压降空间。而标品业务在过去几年发展迅猛,已经是信托业最重要的业务构成之一,特别是在不少公司在“非标转标”的过程中把握了一波债券大行情,不过也导致当下信托新增参与债券市场难度有所提升,对投资者而言,无论是非标信托产品还是标品信托产品,在购买时要理性分析,不要盲目跟风。

1711504469533284.png

焦点文章
宣传
欢迎拨打400-0870-989更多>>